山西朔州:领跑能源革命 打造“塞上绿都” -凯时kb官网登录

  1. 凯时kb官网登录-凯时app官方首页>
  2. 时政要闻 >

山西朔州:领跑能源革命 打造“塞上绿都”

来源:人民论坛网 发布日期:2023-01-13 16:06:52

能源安全关乎社会稳定发展,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生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山西省朔州市,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一直以来似乎与“黑”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如今,该市牢牢把握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发展机遇,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牵引举措,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协同推进,推动能源革命向纵深发展,努力打造“能源绿都”,奋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煤都焕新颜,一座新崛起的低碳之城,正在向世界宣告它的方案。

高位推动 破解“燃煤之急”

朔州市含煤面积1603平方公里,探明煤炭储量426亿吨,煤炭产量在全国地级市中稳居第三,在山西省的煤炭产业中举足轻重。作为国家主要的动力煤基地,朔州市自建市以来其实就肩负着保障能源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尤其是2021年以来,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整体好转,各地复工复产提速,煤炭、电力供需也随之偏紧。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多项政策举措,提出明确要求,其中包括签订煤炭中长协合同和核增产能。

担当源于实力,成功离不开引领。朔州市自上而下构建了能源保供的责任体系,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深入一线开展调研,督导检点能源保供工作。朔州各级能源部门扛起牵头责任,成立保供工作专班,印发《朔州市煤炭增产保供和产能新增工作方案》,统筹推进矿井建设、生产组织、产能核增等各项工作,充分释放先进产能,建立“日报告、半月通报、月总结”工作制度,强化与上级部门和能源企业对接,扎实开展入企服务。该市还联动税务部门,为煤电企业纾困解难,确保税费优惠政策“应享尽享、精准直达”。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缓解了煤电企业资金压力和生产经营困难,夯实了产业链基础,保障了朔州经济稳定增长。

在能源保供的“大考”中,朔州市的煤炭企业也持续发力,增加产能。2022年前10个月,中煤华昱公司按期完成“换签补签”工作,签订中长期合同1300万吨,有效发挥了中央企业能源保供主力军作用。西易能源集团提出了“三保”,即保长协,争做明白人;保生产,勇做急先锋;保外运,当好压舱石。右玉教场坪集团作为一家民营煤企,承担了全年323万吨保供任务,占到集团产能的83%,目前正按照序时进度,严格履行合同。在保供期间,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日出煤由过去的1.2万吨提升到1.5万吨。签署保供合同后,该公司最大化安排生产、最优化安排运输,目前合同兑现率达到了224%。

2022年前10个月,朔州市累计生产原煤1.8266亿吨,增产 2862.5万吨,同比增长18.58%,产量位居全省第一。截至去年10月底,全市煤炭保供完成1.7779亿吨,外运1.54亿吨,全年原煤产量预计突破2.1亿吨。

能源保供是一场“大考”,也是一场“硬战”。把优质能源运往国家最需要的地方,让它为全国经济的发展发光发热,这正是朔州的使命和担当。亮眼的数据,是朔州市向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保供大考”交出的庄严成绩,也是朔州全力打造能源革命高地、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的铮铮誓言。

科技支撑 擦亮“发展底色”

煤炭是朔州的支柱产业,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已成为煤炭企业转型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朔州市紧扣“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发展方向,大力推动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持续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不断提高煤炭先进产能占比。到目前,朔州市的主要煤炭生产企业,物联网、5g等先进技术已经运用到矿井生产各个环节。

煤炭产能不能减,“双碳”战略如何破题?朔州市的大方向是提高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将能源产业升级为“绿色低碳综合能源服务业”。煤矿绿色开采,智能化是趋势,朔州市全力推进煤矿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开采。朔州市政府和朔州市能源局多次召开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推进会,2021年以来,连续两年制定了《全市深入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方案》,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朔州市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及推进举措。各县(市、区)按照要求制定了工作方案,并根据实际积极推进辖区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把物联网、5g等先进技术运用到矿井生产各个环节,以建设智能化工作面为重点,着力提高矿井智能化开采水平,大力推动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提高煤炭先进产能占比。

从建设智能化工作面入手,力求矿井普及智能化开采,进而提高煤炭先进产能占比,是朔州擘画中的“三级跳”。目前全市煤炭先进产能占比已达92%,建成2座智能化矿井和81座智能化工作面,到2030年,朔州的全部煤矿均将实现智能化。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朔州市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在推进绿色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同时,不断优化电网结构,坚持煤电机组加强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2022年,推动华能山阴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煤电、平朔安太堡2×35万千瓦低热值煤电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中电神头二期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4号机组以及鸿狮腾达、南山环境能源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并网,新增装机规模377.27万千瓦,全年发电650亿千瓦时,外送电突破500亿千瓦时。

在推动煤炭、火电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朔州紧扣“双碳”战略目标,加快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以建设能源互联网试点市为抓手,逐步构建起基于共享储能的风光储源端一体化能源互联网。同时,围绕碳基新材料、钙基新材料、固废新材料,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并以创建“全国重卡换电试点市”为契机,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不断推动能源供给由单一向多元、由黑色向绿色转变。目前,朔州市新能源发电装机920万千瓦,位居山西省第二、全国第五。

“腾笼”之际加速“换鸟”,“剪枝”之时培育“新枝”。朔州市以开阔的视野、前瞻的思维、科学的发展理念谋发展,坚持把产业转型和产业智能化作为主攻方向,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城市,探索形成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径。

减污降碳 实现“点石成金”

谋转型,煤与“非煤”两极并不互斥。除了探路煤电清洁高效利用,朔州市更在“非煤”领域下大力气布局。通过打造转型综改示范高地、能源革命创新高地等“四大高地”,朔州市希望能在战略新兴产业闯出一片天地,让传统煤电产业不必再一肩挑起发展重担。

鲜亮的花瓶居然是用黑乎乎的煤矸石做出来的,也就是说煤炭作为一种能源,其实不仅仅是一种燃料,它同时还可以向原料、材料和终端产品等方面去转变。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电为朔州市经济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固体废物。早在2011年,朔州市成功申报并列入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试点地区,2016年通过工信部验收并被公示确定为首批全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

转型综改试验区是党中央授予山西的金字招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是朔州市的国家使命。朔州市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作为转型的重要抓手,连续九年举办桑干河·国际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不断拓宽固废综合利用渠道,研发固废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分享固废综合利用新成果。特别是依托北大研发中心、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加快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转化和应用推广,重点突破煤系高岭土、煤矸石制备石油催化剂等领域技术研发和项目落地转化,大力发展装配建筑和绿色建材,推动技术应用、项目落地,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固废综合利用产品从最初单一的传统墙材生产拓展延伸到如今新材料、陶瓷、耐火保温材料、装饰材料以及其他新型建筑材料等七大类二百多个产品种类,预计“十四五”末全市当年新增固废全部消化。如今,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已成为朔州市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支撑产业,也成为该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发展低碳硅芯产业,既是贯彻党中央积极有序发展硅能源的具体行动,也是解决国家基础性材料关键技术难题的使命担当,更是在全方位推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的现实需要。朔州市低碳硅芯产业园区总体布局为“一园一院一业一网”,整体布局形成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大硅片等硅芯全产业链,依托“源网荷储氢”一体化项目布局能源互联网,预计到2028年园区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硅芯产业基地。目前,已有11个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硅芯产业项目成功入园,总投资达537亿元。

朔州市紧盯国家产业政策机遇、立足朔州产业发展实际、瞄准高端产业发展需求,全力推进千亿级低碳硅芯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使命在肩,征途在前;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朔州市将以抓铁留痕的毅力和逢山开路的勇气,在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中积极作为,踔厉奋发,努力闯出一条具有朔州特色的能源高质量发展新路,加快建设以能源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支撑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塞上绿都”,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积极贡献。(马柳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