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月28日电 (陈杭)“远看通州城啊,好大一条船啊,高高燃灯塔啊……嗨呀喔呀!”大运河北京段全线实现通航后,这首富有节奏感的“船工号子”,重现了古运河上漕运兴盛之景。
作为世界运河中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余年,千百年来生生不息,沉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文化遗产是一张闪亮的金名片。作为北京市级非遗保护项目,运河号子是对古运河漕运时期鲜活的历史记忆。漕运兴盛时期,伴随着浩浩荡荡船队的,正是船工们此起彼伏的号子声。
通州运河船工号子(下称运河号子)非遗传承人赵义强表示,运河号子因漕运而生,其特点是富有节奏感,可统一劳动步调。在过去,船工们在船上的工作环节都是以运河号子为主旋律,也可以利用其进行自娱自乐,增加劳动兴趣。
在赵义强看来,运河号子反映了一种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往留下的不少传统美德都在里面有所体现。以主要用于闯滩时唱的闯滩号为例,过去在运河上往返的船只,遇到出现搁浅等问题的船只,不用特地打招呼,水性好的船工就会自发跳到水里去帮忙,这就是团结互助的体现。
他表示,在传承利用方面,已经给11所学校上过相关课程,一段一段地教授关于运河号子的内容,包括沿岸民俗民貌、传说故事等,能感受到大家学习时的热情。在表演队伍中,也有好多对运河文化,特别是运河号子感兴趣的伙伴,都曾沉浸在与运河相关的各种故事里。
2020年4月发布的《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下称《规划》)显示,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是北京文化脉络乃至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要展示好大运河文化,讲好大运河故事。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矗立在华夏大地上。这巨人的‘丿’是绵延东西的万里长城,‘乀’就是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大运河传奇》一书在开头这样写道。
《大运河传奇》作者刘恩东表示,2012年他第一次到大运河边驻足,感受到大运河在历史上的重要性,既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又是活着的、流动的世界文化遗产。将大运河所流经城市的文化与大运河文化相融合,创作出让民众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的大运河故事。
他称,大运河不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大运河传奇》一书采用了中英文对译,在销售过程中有不少外国人购买,能看出他们对于大运河历史文化的兴趣。
除连环画纸质书外,刘恩东还将连环画与ar、3d全息投影等相融合,参与策划“大运河传奇”沉浸式体验项目、大运河小剧场等,让民众能够“沉浸”在运河的动态画卷中,感受鲜活的运河文化。
北京通州位于千年大运河北首。北京市通州区区长赵磊表示,源源不断的运河水见证了通州的成长与变迁,也滋养了淳朴的百万通州人民。
赵磊称,未来要进一步用好、用活大运河这个蓄积千年文化势能的“超级ip”,推动大运河从“地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并将运河发展与乡村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统筹起来,打造一批特色小镇。
《规划》提出,要优化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品质,积极创建集休闲、度假、体验于一体的北京(通州)大运河国家5a景区,打造大运河水上旅游精品线路。与此同时,北京市文旅部门也正结合景区建设,完善旅游产品,并借助自媒体平台开展各类旅游资源宣传推广工作。(完)